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opt/frankenphp/design.onmedianet.com/storage/proxy/cache/e3b8f6e2873e22a3ebc28c96d80cb4ca.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opt/frankenphp/design.onmedianet.com/app/src/Arsae/CacheManager.php on line 36

Warning: http_response_code(): Cannot set response code - headers already sent (output started at /opt/frankenphp/design.onmedianet.com/app/src/Arsae/CacheManager.php:36) in /opt/frankenphp/design.onmedianet.com/app/src/Models/Response.php on line 17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opt/frankenphp/design.onmedianet.com/app/src/Arsae/CacheManager.php:36) in /opt/frankenphp/design.onmedianet.com/app/src/Models/Response.php on line 20
南洋勸業會:南京一個世紀前的世博會
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912062448/http://hk.huaxia.com/zhwh/gjzt/2010/04/1853085.html
 
  郵箱  口令
  用戶名  口令
安徽 | 重慶 | 貴州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蘇 | 江西 | 天津 | 黑 龍 江 | 河南
寧夏 | 青海 | 山東 | 山西 | 陜西 | 四川 | 新疆 | 浙江 | 遼寧 | 新疆兵團 | 廣東
網站導航
香港鏡像
繁體簡體
中華文化首頁文化資訊文化觀察文化人物考古發現古今雜談文史知識文明探源申遺·保護文物收藏悅讀
 
當前位置: > 文化 > 古今雜談

南洋勸業會:南京一個世紀前的世博會


2010-04-22 09:00:34   華夏經緯網

相關專題:
南洋勸業會舊址水泥陽篷
 
端方
    南洋勸業會舊址水泥陽篷

  還有8天時間,世博會將亮相上海,驚艷世界。而100年前的1910年6月5日,在南京盛大開幕的南洋勸業會,也曾規模盛大、轟動中外、影響深遠。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以政府名義主辦的全國性大型博覽會,歷時半年,共有30多萬人參觀,並吸引了美、英、日、德及東南亞諸國參加,展品號稱百萬件,時人稱之為“我中國五千年未有之盛舉”,是“世博會在中國的一次成功預演”。

    清兩江總督端方奏請朝廷舉辦勸業會

  南洋勸業會的發起人是清末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端方。1905年底,端方曾作為“清廷五大臣”之一派往歐美、日本出洋考察。端方在歐美期間,除考察各國政治外,還注意留心各國之博覽會,並專程去義大利考察了正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及漁業賽會,對博覽會有了直觀的認識。

  端方回國後不久,即被清廷任命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他赴南京上任後不久,便醞釀舉辦博覽會。他的設想得到了以晚清狀元張謇為代表的東南紳商的積極響應與支援。張謇曾親身參加過1903年的日本大阪博覽會,併發動組建了參加1907年義大利米蘭博覽會及漁業賽會的中國代表團。

  1908年12月7日,端方上報朝廷,奏請於江寧舉辦南洋勸業會:“臣前年奉使歐美,察其農工商業之盛,無不由比賽激動而來,自蒞兩江任後,時競競焉以倣行賽會為急務”,南洋勸業會將“專以振興實業、開通民智為主意”。

  為何擬名為“南洋勸業會”而不直接叫“南京(或江寧)博覽會”呢?名為“南洋”,因為端方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作為地方官員,他的管轄範圍為“江蘇、安徽、江西”。名為“勸業會”,實為“博覽與勸業性質同而目的異,博覽之設在工藝已發達之後,互出其技交換知識;勸業之設在工藝未發達之先,引起國民注意實業。換言之,博覽會乃勸業會之結果;勸業會者乃博覽會之起因也。”當年中國實業發展尚在幼稚與起步階段,舉辦勸業會,側重於實現“獎勵實業、振興工商、開通民智、引領風氣”的目標。端方上奏後不久朝廷即予準奏,同意在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

南洋勸業會開幕當天
清末南洋勸業會明信片
 
    1910年,南洋勸業會南京舉行開幕禮

  南洋勸業會籌辦前後歷時兩年多,“其初發生也,民間應者稀。至最近而賈于廛、工於肆、農于野,出於南方之途者,莫不曰勸業會”,真正起到了“開一時之風氣,策異日之富強”的作用,極大促進了南京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城市基本建設如道路、電燈、電話、旅館、飯店、商場、鐵路等一應俱全,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南洋勸業會主會場位於今城北三牌樓一帶,佔地1000多畝,先後開列的展館共32所,國內各省除蒙古、西藏、新疆外,全部提供了展品。兩江地區所開設的展館有教育、工藝、農業、機械、通運、美術、衛生、武備等分館。另外還設置了暨南館,專門陳列了南洋華僑送來的展品。第一、第二、第三參考館,陳列的是歐美日本各國送來的展品。勸業會展品來源廣泛,種類繁多,共分教育、圖書、科學、經濟等24部,計42類,展品號稱100萬餘件(實際約10萬多件)。會場內除了各種展館之外,尚有許多輔助建築:會務機關有會議廳、事務所、發行所、審查室、警務所等,娛樂設施有牌樓、奏樂亭、紀念塔、噴水池等,販賣設施有勸工場、會館、商店等,交通設施有郵局、電話局、輕便鐵路等,此外還專設臨時醫院。會場晚上也對遊客開放,電燈第一次大規模亮相在古老的南京城,所有展館門首及其檐邊脊頂均裝飾有電燈,馬路兩旁及展館周圍花叢樹林中裝飾五色電燈,入夜之時,燈火輝煌,炫耀奪目,別有風采。

  在中國近代史上名聲顯赫的重要人物,如袁世凱、張謇、張伯苓、鄭孝胥、虞洽卿、張元濟、熊希齡、張靜江等,他們的身影均曾出現在南洋勸業會籌備工作的忙碌人流當中。

  1910年6月5日,是個晴朗的好日子。這一天上午9點37分,南洋勸業會舉行開幕典禮,首先宣述了皇帝聖旨,然後一年前接替端方新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張人駿致開幕詞,有5000多各界代表人士參加了典禮。上午11點半,開幕典禮結束,與會代表參觀會場及展館,直至下午1點。1點後,普通遊客開始購票入場,各展館相繼開始對遊客開放。

    魯迅、茅盾等名家悉數登場勸業會

  與南洋勸業會“振興實業”而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相比,它的“開通民智”“引領風氣”的先導作用更為主要。博覽會“採取國內之精華,集各業之大成,使人民不習見之物,一一羅致于前,實賦教育于無形,其功效之巨,亦倍于學校”,可謂“一日觀會,勝於十年就學”,給所有參觀者都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在絡繹不絕的參觀者隊伍中,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屈指可數享有盛譽的大作家魯迅、茅盾、葉聖陶等悉數登場。

  百年前的1910年,魯迅先生正在紹興府中學堂擔任中學教師。他與學校其他老師商定,秋遊要帶領全校兩百多學生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他認為學生要學習科學,開闊視野,求得知識,不論文科理科,必須接觸實際,見到實物,親身嘗試體驗一下,才能心領神會。而我們教育的毛病是在旅行實踐上做得太少。我們不但旅行少,而且還要說些漂亮的自圓之詞,例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於是教師與學生一樣,只會死讀書讀死書。

  魯迅帶著這兩百多人的隊伍,從紹興經杭州到嘉興,再由蘇州到南京。到了南京下關車站,已是夜晚時分。學生們走下站臺,抬頭一望,只見對面獅子山上有用電燈排列成的約一米見方的“南洋勸業會”五個大字,這對未曾見過這麼多電燈的學生來說,恍若夢境。

  魯迅親自帶領學生們一個館一個館認真參觀,為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得更多,魯迅除安排學生白天參觀外,還精心安排了夜遊。因為這些學生從未見到這麼多電燈,而勸業會會場夜間電燈齊明,學生們常常留連于燈下,直到夜半始回。過去以為電燈有知覺能自生自滅,現在看到有開關裝置,原來的錯解不用魯迅解釋就全部消除了。

  近代知名教育家駱憬甫時為浙江一師的學生,他和他的同學們參觀了“南洋勸業會——中國破天荒的第一次盛會”。當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從杭州出發時,一師的日籍教師還用手槍對著天空開了一槍以示歡送。駱憬甫當年25歲,一路參觀下來,感慨萬千。他說:經過了這次旅行參觀,才認識了世界的大和自己的渺小。真是“勝讀十年書”了,確是我一生中一個重大關鍵。

  當年正在上中學的蘇州草橋中學學生鄭逸梅、葉聖陶也參觀了南洋勸業會。鄭逸梅晚年津津有味地回憶道:

  這個會場佔地很大,特鋪鐵軌,馳行小火車,可以繞場一週,以助遊客興趣。這裡每省辟一專館,陳列各省的生產物資,各館的佈局和建築各不相同,以符合地方特色……勸業會還附設有旅社、餐館、戲院、游泳池,因為種種商品和工藝美術,標新立異,一天難以全部看完,備了膳宿,可以連續瀏覽,還可看戲、游泳,調劑一下生活,考慮可算非常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