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ISO 8601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根據ISO 8601表示的當前日期和時間
重新整理
UTC的日期2025-10-02
UTC的時間21:05:15Z
T210515Z
UTC
日期和時間
2025-10-02T21:05:15Z
20251002T210515Z
日期和時間
與偏移量
2025-10-02T09:05:15-12:00 UTC−12:00

2025-10-02T21:05:15+00:00 UTC+00:00

2025-10-03T09:05:15+12:00 UTC+12:00
週數2025-W40
工作日的週日2025-W40-4
序數日期2025‐275

ISO 8601是一個涵蓋日期和時間相關數據的全球交換和通信的國際標準。它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維護,於1988年首次發布,並於1991年、2000年、2004年和2019年進行了更新,並於2022年進行了修訂[1]。該標準提供了一種以數字編寫日期和時間的明確定義,用明確的方法來表示全球通信中的日曆日期和時間,特別是為了避免在具有不同慣例的國家/地區之間,傳輸此類數據時誤解數字日期和時間。

ISO 8601 適用於以下表示和格式:日期,使用格里曆(包括儒略曆);時間,基於24小時計時系統,可選擇UTC偏移量時間間隔;及其組合[2]。該標準未為所代表的日期/時間的任何元素賦予特定含義:任何元素的含義取決於其使用的上下文。所表示的日期和時間不能使用標準中不具有特定數字含義的詞語(因此不包括中國曆法中的中國曆法對應表英语Chinese calendar correspondence table),或不使用電腦字元(不包括圖像或聲音)[2]

在遵守 ISO 8601「交換標準」的表示中,日期和時間的排列方式是,最大的時間項(通常是「年」)放在左邊,接續較小的每個時間項放在前一個項目的右側。每個項目的表示必須以阿拉伯數字的組合書寫[3],以及在標準中被賦予特定含義的特定電腦字元(例如「‐」、「:」、「T」、「W」、「Z」);也就是說,交換標準內的表示中不允許使用「一月」、「星期四」或「元旦」等常見的日期描述符(或部分日期)。

歷史

[编辑]

第一版ISO 8601標準於1988年發布,為「ISO 8601:1988」。它統一並取代了各個方面的許多舊的ISO標準日期和時間表示法:ISO 2014ISO 2015ISO 2711ISO 3307、和ISO 4031[4]。它持續更新:第二版「ISO 8601:2000」,第三版「ISO 8601:2004」於2004年12月1日發布,「ISO 8601-1:2019」和「ISO 8601-2:2019」,於2019年2月25日發布,並被這些新版本取代。ISO 8601由以下人員編寫[5]並直接負責:ISO技術委員會英语List of ISO technical committees TC 154[6]

ISO 2014,雖然已被取代,但最初以最重要到最低有效順序引入全數字日期表示法的標準[YYYY]-[MM]-[DD]依然被採用。ISO週編號系統是在ISO 2015引入的;按序數日期識別天數最初在 ISO 2711中定義。

於2019年2月發出[3]ISO標準的第四次修訂;ISO 8601-1:2019 代表先前 的略有更新內容;ISO 8601:2004標準[7][1],而新的ISO 8601-2:2019定義各種擴展,例如不確定性或擴充日期/時間格式(EDTF)[8][9][10][11][12][13]

ISO 8601-1的修正案於2022年10月發布,其中包括一些小的技術澄清,並試圖消除定義中的歧義。然而,最顯著的變化是重新引入了「24:00:00」的格式,以指出日曆日「結束」的瞬間。

ISO 8601-2的修正案於2025年1月發布。

已出版版本和修訂的歷史
名稱 描述
ISO 8601:1988 資料元素和交換格式 — 資訊交換 — 日期和時間的表示
ISO 8601:1988/COR 1:1991 資料元素和交換格式 — 資訊交換 — 日期和時間的表示 — 技術勘誤1
ISO 8601:2000 資料元素和交換格式 — 資訊交換 — 日期和時間的表示
ISO 8601:2004 資料元素和交換格式 — 資訊交換 — 日期和時間的表示
ISO 8601-1:2019 日期及時間 — 資料交換的申述 — 第1部分:基本規則
ISO 8601-2:2019 日期和時間 — 資訊交換的陳述 — 第2部分:擴展
ISO 8601-1:2019/Amd 1:2022 日期和時間 — 資訊交換的陳述 — 第1部分:基本規則 — 修正案1:技術更正
ISO 8601-2:2019/Amd 1:2025 日期和時間 — 資訊交換的表示 — 第2部分:擴展 — 修正案1:規範表達式、時間尺度組件的擴展和日期時間算術

基本原則

[编辑]
  • 時間日期按照年月日時分秒的順序排列,大時間單位在小時間單位之前。除了公元前的時刻外,用本標準表示的兩個時刻中較早者在字典序上先於較晚者。這個特性有利於按時間排序。
  • 每個時間單位的位數固定,不足時于左補0。
  • 本標準提供兩種方法來表示時間:其一爲衹有數字的基礎格式;其二爲添加分隔符的擴展格式,從而更易讀。標準原文建議“應避免在純文本中使用基礎格式”。擴展格式使用連字符“-”來分隔日期,使用冒號“:”來分隔時間。比如2009年1月6日在扩展格式中可以写成"2009-01-06",在基本格式中可以简单地写成“20090106”而不会产生歧义。
  • 精度不足時,可以從右側開始忽略日期或時間的某個單位。比如2004年5月可以表示爲“2004-05”(第五个月)。这种格式永远不会表示2004年未指定月份的第5天,也不会表示从2004年至2005年。
  • 實際運用中需要更高的精度時,可以在秒數后添加十進制小數。

日期表示法

[编辑]

ISO 8601使用公曆。ISO 8601:2004規定了一個參考日期,即1875年5月20日,當天《米制公約》在巴黎簽署;ISO 8601-1:2019删除了这个明确的參考日期。不過公曆自1582年10月15日公布後,到米制公約簽署前的日期,也一直適用此標準。

至于公布公曆前的日期,若通信雙方達成一致,也可以用前推公曆表示。標準要求所有日期必须连续,因此需要向前推導這些日子在格里曆中對應的日期,而使用儒略曆将违反标准。

年份

[编辑]

爲了規避千年蟲問題,標準要求至少使用四位數來表示年份,形如“YYYY”。這樣可以表示0000至9999的年份,其中0000意爲公元前1年,如同天文紀年。不過這并不完全適用於1583年之前的年份。標準規定“0000至1582的年份僅應在雙方有共識時用於通信”。

若要表示前1年之前或9999年之後的年份,標準也允許通信雙方达成共识后擴展表達方式。雙方應事先規定增加的位數,并且年份前必須有正號“+”或負號“-”而不使用“AD/BC”或“CE/BCE”表示之。依據標準,若年份帶符號,則前1年爲“+0000”,前2年爲“-0001”,依此類推。

月份和日期

[编辑]

月份和日各使用兩位數字表示。月份在01到12之間,日期在01到31之間。表示日期的基本格式爲“YYYYMMDD”,擴展格式爲“YYYY-MM-DD”。例如,1919年8月10日可以表示爲“19190810”或“1919-08-10”。

標準也允許更低的精度。例如“1919-08”表示1919年8月(不可以表示爲“191908”以防止有人理解爲2019年19月8日),“1919”表示1919年,“191”表示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19”表示二十世紀。表示二十一世紀的某年時,ISO 8601:2000允許省去年份的前兩位,形如“YYMMDD”,相當於“20YY-MM-DD”,但是ISO 8601:2004禁止了這種表示方式。

顺序日期表示法

[编辑]

完全表示:可以将一年内的天的序数用3位数字表示,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如2004年5月3日可以表示为2004-1242004124

星期日历表示法

[编辑]

使用年份和星期表示某一日期的格式形如YYYYWwwD或YYYY-Www-D,YYYY表示年份,其值與年月日格式中的年份略有差別;Www表示該日期所屬星期是今年的第幾個星期,範圍在W01到W53之間;D表示該日是本星期的第幾天,範圍在1到7之間,每個星期以周一作爲第一天。例如1926年8月17日可写成1926-W33-2或1926W332。

每年的第一个星期可以用如下方法決定:

  1. 本年度第一个星期四所在的星期;
  2. 1月4日所在的星期;
  3. 本年度第一个至少有4天在同一星期内的星期;
  4. 星期一在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4日以内的星期。

推理可得,如果1月1日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或者星期四,它所在星期就是本年第一个星期;如果1月1日是星期五、星期六或星期日,則它所在星期就是上一年第52或者53个日历星期;12月28日总是在一年最后一个星期。

日历星期表示法

[编辑]

可以用2位数表示本年内第几个日历星期,但日历星期前要加上一个大写字母W。 其他规定同星期日历表示法。

例如,如2004年第19个星期可写成:2004-W192004W19

日期时间表示法

[编辑]

只使用数字为基本格式。使用冒号“:”间隔开小时、分、秒的为扩展格式。小时、分和秒都用2位数表示。

对于当地时间15时27分46秒,

  • 完全表示:152746或15:27:46
  • 缺省小时的特定分和秒:-2746或-27:46
  • 降低精度仅有小时和分:1528或15:28
  • 缺省小时的特定分:-28
  • 缺省日的特定小时:15
  • 带有小数的当地时间的完全表示:152735.5或15:27:35.5
  • 缺省小时的分,带有小数的秒:-2735.5或-27:35.5
  • 午夜,一日的开始:完全表示为000000或00:00:00;仅有小时和分表示为0000或00:00
  • 午夜,一日的终止:完全表示为240000或24:00:00;仅有小时和分表示为2400或24:00
  • 如果时间在零时区,并恰好与协调世界时相同,那么(不加空格地)在时间最后加一个大写字母Z。Z是相对协调世界时时间0偏移的代号。如下午2点30分5秒表示为14:30:05Z143005Z;只表示小时和分,为1430Z或14:30Z;只表示小时,则为14Z或14Z。
  • 其他时区用实际时间加时差表示,当时的UTC+8时间表示为22:30:05+08:00223005+0800,也可以简化成223005+08

日期和时间的组合表示法

[编辑]

合并表示时,要在时间前面加一大写字母T,如要表示東八區时间2004年5月3日下午5点30分8秒,可以写成2004-05-03T17:30:08+08:0020040503T173008+08

时间段表示法

[编辑]

如果要表示某一作为一段时间间隔,前面加一大写字母P,但时间段后都要加上相应的代表时间的大写字母。如在一年三个月五天六小时七分三十秒内,可以写成P1Y3M5DT6H7M30S

時間間隔表示法

[编辑]

從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或者從一個時間開始持續一個時間間隔,要在前後兩個時間(或時間間隔)之間放置斜線符“/”。格式為以下中的一種:

<起始時間>/<結束時間>
<起始時間>/<時長>
<時長>/<結束時間>
<時長>

例如19850412/19860101,19850412/P6M。

循环时间表示法

[编辑]

前面加上一大写字母R,格式为:

R【循环次数】【/开始时间】/时间间隔【/结束时间】

如要从2004年5月6日北京时间下午1点起时间间隔半年零5天3小时循环,且循环3次,可以表示为R3/20040506T130000+08/P0Y6M5DT3H0M0S

如以1年2个月为循环间隔,无限次循环,最后循环终止于2025年1月1日,可表示为R/P1Y2M/20250101

對應的各地標準

[编辑]
  •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7648《資料元件及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及時間表示法》與ISO 8601:2004等效採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与ISO 8601:2000等效采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German draft E DIN ISO 8601-1:2017-02 Datenelemente und Austauschformate - Informationsaustausch - Darstellung von Datum und Uhrzeit - Teil 1: Grundlegende Regeln (ISO/DIS 8601-1:2016). DIN-Normenausschuss Informationstechnik und Anwendungen (NIA).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2. ^ 2.0 2.1 ISO 8601:2004[E] section 1 Scope
  3. ^ 3.0 3.1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ISO 8601-1 and ISO 8601-2. ISO/TC 154. 26 August 2019. 
  4. ^ ISO 8601:2004(E), ISO, 2004-12-01, Annex A: ... From that concept representations of all other date and time values were logically derived; thus, ISO 2014, ISO 3307 and ISO 4031 have been superseded. ...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e by means of ordinal dates (ISO 2711) and by means of the week numbering system (ISO 2015) were alternative methods that the basic concept of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uld also encompass; thus, ISO 2015 and ISO 2711 have now been superseded. 
  5. ^ ISO 8601:2004(E). ISO. 2004-12-01. p. iv Foreword. 
  6. ^ TC 154 Processes, data elements and documents in commerce, industry and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s. ISO.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7. ^ ISO/DIS 8601-1:2016-10-26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9). 
  8. ^ Extended Date/Time Format (EDTF) Specificatio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0-08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  已忽略未知参数|orig-date= (帮助)
  9. ^ Extended Date/Time Format (EDTF) Background.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10-08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  已忽略未知参数|orig-date= (帮助)
  10. ^ Extended Date/Time Format (EDTF) 1.0 2012/2014. Draft Submissio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11. ^ ISO/WD 8601-2:2016-02-16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9). 
  12. ^ ISO/DIS 8601-2:2016-10-26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20). 
  13. ^ German draft E DIN ISO 8601-2:2017-02 Datenelemente und Austauschformate - Informationsaustausch - Darstellung von Datum und Uhrzeit - Teil 2: Erweiterungen (ISO/DIS 8601-2:2016). DIN-Normenausschuss Informationstechnik und Anwendungen (NIA).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